查看原文
其他

新思想指引新征程·智库声音⑭|内在德性是师德成长的本质追求

中国教科院 中国教科院 2023-06-08


作为国家教育智库,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按照教育部党组“新、高、实、深”的要求和“转时态、转语态、转状态、转心态”的方法,聚焦主责主业,发挥学术优势,专门组织专家学者撰写了一系列理论文章,全方位、多角度、立体化学习阐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。

2018是个不平凡之年,这一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,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。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关键历史时期,且在第34个教师节之日,时隔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,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,彰显着一个文明古国尊师重教、如琢如磨的价值追求。

习总书记在大会上指出,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,承载着传播知识、传播思想、传播真理,塑造灵魂、塑造生命、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,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,有热爱教育的定力、淡泊名利的坚守。赋予了教师新时代的历史使命。十八大以来,习总书记高度关注教师群体,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。从2013年教师节写给广大教师的慰问信,到2016年教师节去北京八一学校看望师生,连续4年,心系广大教师,并提出“广大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使命,甘当人梯,甘当铺路石,做有理想信念、道德情操、扎实学识、仁爱之心的好老师。”这些无一不是对教师内在德性的具体要求。党中央、国务院也从教师队伍的短板抓起,实施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(2015-2020年)》,强调教师“职业理想、职业道德”的重要性。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》更进一步提出教师应“以德立身、以德立学、以德施教、以德育德”,亦是对教师内在德性的特别关照。

教师德性意味着教师从“经师”走向“人师”,实现“经师”与“人师”的统一,既要精于“授业”、“解惑”,更要以“传道”为责任和使命。教师能够以自身的学识、才识、阅历、德行濡化学生,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。对教师本人而言,拥有内在德性就会产生一种对教育、教学实践而言的内省意识和责任感,是对教师自身而言的一种高尚感。教师德性对学生而言,表现为一种与正直同源的德性以及乐于为学生服务的态度,传递着一种如沐春风般的身心“感化和效仿”,享受着一种真正的“和谐”,是利他价值的最终体现。

习总书记曾说:“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。师德需要教育培养、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。” 这意味着离开了自我修养,提高内在德性,师德培养终将停留于被动接受的层次,就难以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。因此,教师提高自身的内在德性就应该勤于学习,获得知识,这是提高教师自身修养的前提;应躬于实践,在教育教学生活中提升修养,在丰富生动的具体实践中历练品行;应善于交往,在与学生、家长、同侪的交往中获得并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道德认识、陶冶道德情感、磨练道德意志、启迪智慧;应精于反思,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,反思的过程即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道德认识的过程,教师的反思是教师道德在教学生活中的具体化,也是自律的表现,通过反思,重新审视教育行为。师德规范是师德成长的外在标准,自我修养,不断提高内在德性才是师德成长的本质追求。

( 作者:高慧斌 系中国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)


新思想指引新征程·智库声音系列文章:

|田辉:新时代 新思想 大教育 大格局

|祝新宇: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新时代的人才培养

张永军等美国和芬兰开展劳动教育的经验做法

|万作芳:劳动教育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

⑨|吴安春:培养劳动精神为孩子幸福奠基

⑧|卓晴君、徐长发: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育美

⑦|张彩云: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需实现三个“转向”

⑥|吴键: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刻不容缓

⑤|孟庆涛:高度重视劳动教育

④|赵小红: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

③|刘占兰:40年,学前教育走向公益普惠、公平优质

②|李新翠:大国良师要有大格局、大境界和大智慧

①|曾天山:新思想指引教育现代化新征程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